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醫學背後的黑幕 / 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

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它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

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
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
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
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
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

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

鮮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

「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

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

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
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

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

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

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

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

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
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

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
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

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
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
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

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
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
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
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
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它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
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
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

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

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
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

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
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

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
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

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

我一位朋友父字姪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

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

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

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

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

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
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25
There are 2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蔡承翰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蔡承翰
陶昌文是女性,是公民人權調查團(www.cchr.org)在台灣的發言人。這個團體的宗旨是反精神病醫學
(公民人權委員會是在1969年由山達基教在美國成立)
陶昌文 醫師 公民人權委員會 台灣發言人 萊威講師 Livewave 保健產品

References

https://professorlin.com/2017/09/11/醫學背後的黑幕?/
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f=24&t=95370

醫學背後的黑幕?

上禮拜一位好友寄來一個標題為「醫學背後的黑幕」的電郵。它的內容很長,也很奇怪。 奇怪是因為,它的前五分之四可以看得出來是出自一位懂醫學的人,可是它的後五分之一卻是胡言亂語,荒謬至極。 為了找出原因,我上網搜尋,看到很多人在轉載這篇文章,可是卻沒看到有任何人提出解釋。 後來,我繼續搜尋之後才發現,這是一篇“移植嫁接”(或“夾帶偷渡”)的文章。它的前五分之四是拷貝自一篇刊登在蘋果日報的文章,而它的後五

https://professorlin.com/2017/09/11/%E9%86%AB%E5%AD%B8%E8%83%8C%E5%BE%8C%E7%9A%84%E9%BB%91%E5%B9%95%EF%BC%9F/

醫聲論壇 • 檢視主題 - 焦點評論: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陶昌文)(註:山達基)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607/35878746/焦點評論: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陶昌文)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https://forum.doctorvoice.org/viewtopic.php?f=24&t=95370
Rosalind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Rosalind
前部分大半段的文字,目前在醫界還頗有爭議,可以詳見馬偕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吳易澄醫師對此的回應。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610/413144/
後半部關於口對口喝礦泉水部分,則已經有國家網路醫藥回應應該沒有太大相關,只是不該喝開瓶過久的礦泉水。

References

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news/single-article.html?newId=16183&source=essay&pid=17371

精神醫學不是「黑幕」-回應陶昌文醫師 | 蘋果日報

作者:吳易澄(馬偕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日前,陶昌文醫師日前在《蘋果日報》論壇版投書「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40607/411742/一文,提醒社會大眾有關精神醫療與藥物治療背後,可能存在藥廠圖利的黑幕;同時該文也企圖以「科學立場」批判精神醫療「發明疾病」的問題。筆者同意在任何醫療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610/413144/

請不要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當您註冊並成為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之會員時,表示您已經閱讀並願意遵守以下服務條款。往後任何新添加的功能也適用於以下條款,您可以在此看到最新版本的服務條款。本網站得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保有隨時更新和更改本服務條款的權利。本網站建議您定時查閱最新的服務條款,並注意可能對您產生影響的更動。您於本服務條款之任何修改或變更後繼續使用本服務者,視為您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接受該等修改

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news/single-article.html?newId=16183&source=essay&pid=17371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