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議題讓台灣的撕裂感加深,也令人心痛,但我想大家都是關愛著孩子們的家長們,也都期望孩子們學習彼此尊重,不論對方的性傾向,能接納尊重,但,對於,教育現況假性平法之名,強制推動性別平等議題下,已使幼兒園出現連家長也害羞的不適切教材繪本,在某國小三年級教孩子男男性行為,及在國中教科書鼓勵孩子做情慾探索等種種情況,已經偏離所謂的尊重,
目前釋憲案已通過,
若愛家公投票數未過500萬票以上,或挺同公投票遠超過愛家公投票時,
性平教育法的強制執行的力道可想而知, 而當孩子對自我性別疑惑時,會被導向哪? 這是家長可放心的國民教育嗎? 這是我們真需思考的,所謂的同志教育,真的只是單純的平等尊重嗎? 而被這樣教育或立法政策環境犧牲的孩子,又有誰來為他們喊冤?
面對網路上對愛家提案的曲解與抹黑,感到難過,身為一位母親,卻連這樣的難過都可能再被貼上恐同的標籤,覺得心好累,大家都辛苦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254986986679/videos/2152217388326978/
國外已通過同婚案後,他們回頭探討,同志教育對孩子是愛還是傷害?
這也是我們可以一起思考的

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

這則影片,值得大家一看再看、思考再思考。 我們究竟該不該灌輸孩子同志教育? 為什麼我們要賦予社會性別 (gender) 這麼大的權力? 社會性別不能以科學界定;它是一種「選擇」?還是基於「內在感受」? 當人類身體中的37.2萬億個細胞中的每一個被Y染色體永久編碼為male(男性) 時,同運學者卻主張我們可以通過手術或以激素將一個男人變成一個女人,這不是瘋狂的意識形態嗎? 難怪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前頂

https://www.facebook.com/100254986986679/videos/2152217388326978/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are 2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Lin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Lin
假的。
1.性別重整手術的人並不促長精神疾病,而是心理認同的成就。
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變性手術是否一定要先經過精神科醫師評估,但長年來外科醫師的共識,依然要經由精神科確立診斷、在心理上已經做好準備,才能夠進行手術。性別重置手術不會助長精神疾病。在2013年修訂的DSM-5(第五版)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在內涵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不只有變動診斷名稱,也去疾病化。參考了社會學的架構,「性別(Gender)」是人與人互動,人與社會互動而形成,是社會把這些性別框架分類強套在人身上,才造成當事人感到不安。醫生也從評估診斷的角色,轉為協助輔導的角色。DSM-5保留「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名稱,是為了協助個案方便取得「醫療需求」,而不是為了進行醫療把關審查。
2.
國中教科書沒有鼓勵情慾探索。
現行國小教材仍是「兩性」教育,並未納入同志、性傾向或多元性別觀點;國中教材開始涵蓋多元性別內容,出現在翰林、康軒的國二綜合活動課本,兩版本加總共三頁,不到國中三年綜合領域的千分之五,也遠小於品格教育、家庭教育與情感教育分量。 一直都在尊重上面撰寫內容,沒有鼓勵性放縱的情形。

3.這些父母權益沒有受損,所以說恐同也不構成被歧視。
支持有逆向歧視存在者,通常認為是社會的保守派人士及主流社會既得利益者,特別是主要針對政府對「弱勢族群」的積極平權措施提出批評。提倡逆向歧視將造成對弱勢族群不公平、不公正的對待,擴大社會歧視的產生。並不是不同的想法就造成歧視。跟「配偶」相關的權利義務多如牛毛,例如:醫療、訴訟、財產等權利,這些權利散見在各種法律中,在立法院也分屬不同委員會。一旦專法並沒有將「同性伴侶」等同於「配偶」,當同性伴侶無法適用「配偶」的權利時,立法者必須一部一部法律提出來檢討這種差別待遇是否合理、必要,這絕對是立法資源的莫大浪費。而尤美女委員提出,現在躺在立法院二讀程序的的立法草案,則只需要修改《民法》的5個條文,因為只要把「同性伴侶」納入「配偶」的範圍,不只不會影響到異性戀夫妻的任何權益,更是對民法或其他法律更動最少的修法方式。

4.幼兒園的繪本,書名是我從哪裡來,並沒有不適齡,「有問必答」是每位父母應該建立的正確性教育態度。
因為孩子對性的概念來自生活點滴的學習,他們所求的「知」是簡單且片段的,與成人所想完全不同,與其把孩子的問題想得太複雜,或是驚慌失措、臉紅害羞、支支吾吾,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事情有古怪」。想要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依據孩子的年紀給予簡單而明確的回答,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松國小附幼主任吳淑惠說,家長反應之後,中班2位年輕老師再三討論,已經決定把這本書從「親子共讀」改列為「教學用書」,未來將由老師做適當的講解,並搭配體驗活動,希望讓小朋友學習到正確的性知識。
5.被說是小三教男男性行為的劉育豪教師再次做出回應,強調都有「預先繕打家書與家長溝通,說明此堂教學的背景脈絡與課程目標。」學生家長均回覆表示支持,甚至還獲得家長鼓勵,劉老師還補充授課狀況打臉反同團體,「無論什麼人、什麼性傾向都要注意安全措施。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更未教授所謂『肛交』。」

References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07pol001/
變性手術的規定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6transgender/35760
性別重置手術
https://www.parenting.com.tw/reading/book-1283-我從哪裡來?:告訴你關於出生的一切祕密/
輕鬆共讀,建立健康的性教育觀念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023inv006/
《我從哪裡來?》是很好的性教育繪本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106edi011
小三課堂上教用保險套 「那個老師」一次說清楚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values
「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
https://www.tgeea.org.tw/issue/3396/
學校課本的同志教育到底都在教什麼?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04/20/chenmeihua-4/
該「廢止同志教育」還是「停止異性戀教育」?推翻不平等性階層

【謝海盟番外篇】變性男女大不同 - 鏡週刊

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徐志雲,同時在台大醫院專責「同志諮詢門診」。「全球關於跨性別者人口比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洲國家,其中男跨女(MtF)在人口中的比例,大約介於在11,900至45,000分之一;女跨男(FtM)大約介於30,400至200,000分之一。整體來說,MtF比FtM來得多。」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徐志雲表示。徐志雲進一步解釋,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807pol001/

跨性別專題》性別有各種奇妙的模樣,並不是套上公式就會有答案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此篇特別感謝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芷儀幫助撰寫) 很久很久以前,國家是沒有性別變更登記法令的。 在1950~1980年(中華民國是1988年開始由台北榮總做手術),有一群對自己性徵不滿意的人,偷偷找整形外科醫師做變性手術,雖然手法粗糙,但在當時已經讓個案很滿意了。整形外科醫師覺得有市場,也怕觸犯法律重傷害罪,於是就找了精神科醫師商量,希望能賦予「醫療正當性」,所以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6transgender/35760

【性教育衝過頭】家長到校溝通 老師坦承:只看過封面 - 鏡週刊

西松國小附幼用《我從哪裡來?》當作親子共讀教材,引發爭議。台北市立西松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班的老師,日前發下一本《我從哪裡來?》,要小朋友帶回家「親子共讀」,但家長越讀越害羞,因為書裡的描述實在太過於露骨,連「男人把陰莖插進女人的陰道,前前後後推動…有種黏稠稠的東西從男人的陰莖射出,進入女人的陰道」都寫的一清二楚。家長隔天找老師溝通,老師坦承只看過封面、沒看內文,細看之後也覺得很不妥,趕緊把書從親子共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023inv006/

小三課堂上教用保險套 「那個老師」一次說清楚 - 鏡週刊

「婚姻平權」及「愛家公投」將在24日公投對決,其中「性平教育」也吵得沸沸揚揚,正反雙方近日舉行電視辯論,反同團體再度不滿提出,國小3年級課堂竟出現「保險套」使用教育。對此,被點名的劉育豪教師再次做出回應,強調都有「預先繕打家書與家長溝通,說明此堂教學的背景脈絡與課程目標。」學生家長均回覆表示支持,甚至還獲得家長鼓勵,劉老師還補充授課狀況打臉反同團體,「無論什麼人、什麼性傾向都要注意安全措施。除此以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106edi011

「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下一代值得什麼樣的性別觀?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現行國小到高中的「性別教育」,部分出現在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公民與社會等教科書,部分交由各科老師,依照教育部建議能力指標,在國英數自社等科目中適切融入教學。性別教育內容大致涵蓋性侵害防治、尊重多元性別氣質(如陰柔男孩、剛強女孩),與尊重多元性別(如同志、跨性別、LGBTQ)。性侵害防治並無爭議,多元性別氣質也為保守團體所接受,但少了「氣質」二字的「多元性別」教育,也就是所謂「同志教育」,挑戰傳統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values

該「廢止同志教育」還是「停止異性戀教育」?推翻不平等性階層

陳美華、陳家平、許姮安 /中山大學社會系 日前中選會通過三個關於反同的公投提案,引起所有關心性/別運動者的高度關注。在這波的討論中,有些討論是環繞著公投法的制度設計而來的,更多的討論則是這三個反同公投提案恐進一步延宕同性婚姻入民法的進程,甚至重挫過去二十年來民間團體致力推動的性/別平等教育。 在這一波的反同公投辯論中,已經有不少的討論一再談到,公投可決定的事項是重大爭議性的政策議題,而非憲法保障的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8/04/20/chenmeihua-4/
4000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Lin
性解放其實包含知識、政治、自由三個層面,並不是性慾大放縱吃到飽。性解放其實指的是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
目前國小教科書的「健康與體育」重點皆在教導國小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青春期的身心變化、預防性侵害與性騷擾等;國中階段則進一步了解傳統上對青春期各項生理現象的錯誤迷思。性別教育也強調維護個人身體自主權,教導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學習珍惜、拒絕不喜歡的身體碰觸,然後可以體會別人也和自己一樣,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對待方式,並不是性濫交。

References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sms=169B8E91BB75571F&s=6DDDD36D6874DB88
教育部回應澄清部分家長團體誤解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容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138
性別教育不只是性解放 揭密性別教育的十大真相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7190
「性解放」真正定義

【圖輯】 性別教育不只是性解放 揭密性別教育的十大真相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隨著同志婚姻議題之各方表述及熱烈討論,「性/性別教育」也一併成為關注焦點。各式各樣關於「性/性別教育」的資訊在電視廣告、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流傳,但大多數描述在我們第一線工作者的眼裡,第一反應是驚訝的問自己:「這些真的是在說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嗎?」 為了讓關心「性/性別教育」的家長與社會大眾更了解「『性/性別教育』的真相」,我們這群在台灣執行「性/性別教育」的諮商、輔導、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6138

同婚就是性解放?他講出「性解放」真正定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2-04 22:21〔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最近同性婚姻成為台灣的熱門議題,有許多反同者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會造成「性解放」。不過時尚部落客個人意見卻指出,「性解放」指的其實是一個人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沒有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多馬賽克畫面。」 個人意見指出,性解放其實指的是認知到身體是自己的,男性不必有一定要賺得比太太多的壓力。(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個人意見今天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7190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