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慘劇:三大疑點指向人為破壞

翁達瑞 /美國大學教授

清明節連續假期首日,北迴鐵路發生重大車禍。一列南下的太魯閣號撞擊滑落鐵道的工程車,奪走五十多條人命。事發後,媒體把原因指向工程車司機未拉手煞車,讓停在斜坡的車子滑落鐵道。

身為一個「求真求是」的學者,我不會輕易接受這個說法。作為一個「講究邏輯」的學者,我會有自己的判斷。根據對現場照片的研判,我發現這起慘劇有「三大疑點」,全部指向人為破壞。

這樣的研判非常大膽,必須有憑有據。在提出我的理由之前,先讓我重建現場。

事發地點離清水隧道約40公尺。火車高速撞擊工程車,瞬間脫軌並重擊隧道口左側的水泥牆(附圖一)。第一節車廂(編號8)的左側完全被隧道口削去,但火車還繼續滑行進入隧道(附圖二)。

從撞擊點到列車頭靜止處,距離超過150公尺(附圖三,超過七個車廂長度)。體積算龐大的工程車,則墜落在25公尺外(附圖四),車身翻覆,後輪整個脫離(附圖五)。顯見撞擊時,太魯閣號仍在高速行駛,駕駛幾乎來不及煞車。

現場照片顯示,工程車的車頭朝前滑落鐵道,火車的撞擊點在駕駛座附近(附圖六),工程車後方的平台幾乎沒有撞擊痕跡。

根據現場地形與照片的分析,我發現三大疑點,全部指向「人為破壞」,而非工程車司機疏忽沒有拉手煞車。

#疑點一:工程車滑落鐵道的角度

事故現場的上方,有一條施工便道,坡度與彎度都高。施工便道與鐵路大約平行,但工程車幾乎是以垂直的角度滑落鐵道(附圖七)。不管工程車停在便道的何處,都不可能因為沒有手煞車而垂直滑落鐵道(附圖八)。

要是沒有人為的操作,靜止的工程車不可能方向盤右轉將近九十度,在施工便道上大轉彎進入路旁的樹叢,然後垂直滑落鐵道。

#疑點二:工程車滑落鐵道的時間

事發這段鐵道,剛好在兩個隧道之前。根據谷歌地圖的比例尺,我估計這段鐵道的長度超過400公尺(附圖九)。

雖然這段路略有彎曲,但駕駛的視線堪稱良好(附圖十)。如果工程車已經滑落鐵道一段時間,駕駛遠遠就可以發現,不致於沒有煞車,高速撞上這部工程車。

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在火車即將到達肇事地點時,工程車突然滑落鐵道,讓火車駕駛來不及煞車。

這樣的巧合當然不無可能!

另一個可能,就是有人把工程車右轉90度,先駛入路邊的山坡,等火車出現後,再設法讓工程車沿著山坡滑落鐵道。

#疑點三:工程車駕駛座車門完好

如果工程車滑落鐵道是人為破壞,這個人應該會坐在車內,腳踩煞車等火車出現。當火車的距離夠接近時,這個人再跳車逃生。沒人踩煞車的工程車就會滑落鐵道。

假如我這個研判正確,工程車滑落鐵道時,駕駛座的車門應該是打開的,因為逃生的人來不及再把車門關上。

巧合的是,脫落在現場的駕駛座車門,幾乎完好無缺,沒有重擊的痕跡(附圖十一)。先前我提過,火車的撞擊點在駕駛座附近。如果這片門是關著,不可能完整脫落,一定會被撞得稀巴爛。

現場的檢調人員應該封鎖工程車轉入山坡的那段便道,查看工程車的輪胎痕跡,研判肇事前的行進路線。可惜這段便道並沒有被封鎖(附圖十二)。

作為一個學者,我不會輕信別人的說法。相反的,我會用細密的心思與嚴謹的推論,尋求事實的真相。根據我發現的三大疑點,我研判這起重大災難,有極大的可能是人為的破壞。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MrOrz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MrOrz
根據太魯閣號車頭的行車記錄器,在列車行經的時候,肇事的工程車早已在軌道上,但依舊煞車不及。

訊息中「如果工程車已經滑落鐵道一段時間,駕駛遠遠就可以發現,不致於沒有煞車,高速撞上這部工程車」的假設與事實完全不符。

References

2021/4/4 TVBS 煞不住!行車器還原 運安會:工程車早在軌道
https://news.tvbs.com.tw/local/1488295

煞不住!行車器還原 運安會:工程車早在軌道│TVBS新聞網

太魯閣出軌第三天,原先預估要拖出第四和第五車廂,但進度大延遲,除了要評估如何避開,卡在第六車廂的遺體,更找到了肇事工程車的行車紀錄器,至於先前找到的太魯閣號車頭行紀錄器,運安會主委透露,已經看過畫面,當時工程車滑落橫躺軌道,當太魯閣號看到時,根本煞不住,釀成如此嚴重的傷亡。

https://news.tvbs.com.tw/local/1488295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