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爬山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並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時,我有接受手術,無數次電療,還有一次化療,但是腫瘤始終屹立如山。當我改變主意不再治療以後,我做了很多改變,堅持下來的結果,我的細胞的自癒系統發揮了功效,讓我與我的癌細胞和平共處。而且,如果我繼續努力,我相信我的癌症不會再發。」
當我30多年前因為背傷,一再復健都好不起來,甚至要靠輪椅過日子的時候,主治醫師認定,我的背傷會越來越壞,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那個時候,我才警覺,我又要靠自己了。

於是我非常辛苦地開始學瑜伽、靜坐、並一點一滴地在進步,如今,我不但不需要輪椅,可以走來走去,常常爬山,還爬上過玉山。

要活就要動

有一次,慶榮(編按:李豐醫師的丈夫)與我去參加一個25公里行程的登山活動,走到山頭,已近中午,領隊招呼大家坐下休息,每人打開自己準備的便當,開始午餐。

正在吃得高興的時候,有一個大胖子氣喘如牛地衝上山來,也很靦腆地坐到一邊去開始午餐。顯然他也是屬於我們這一隊的,只是走得慢,落在後面。吃過飯,大伙還在休息,慶榮興起了他曾經身為記者的專業好奇心,走過去採訪。

「老兄,爬山好玩嗎?」「不好玩。」想也知道,為了趕上隊伍,喘到臉紅脖子粗,滿身大汗,那有什麼好玩?

「那你為什麼要來?」

「這是我的藥呀。」

「怎麼說?」

這位胖子老兄說出了他的神奇故事。

原來他早就已經胖得很難過,最近的威脅竟然是睡不著、吃不下及拉不出來,也就是有失眠、食慾不振及便祕等毛病,去看醫師、吃藥、減肥……,都無效。他焦急得不得了,卻也沒有辦法。

不久前遇到一個朋友,朋友沒說什麼,只叫他明天跟他去爬山。他去了,走得比這次還要慢,還要辛苦,走到一半,他跟朋友說,走不下去了,可不可以先回去,朋友說,可以呀,可你要自己回,我可要跟著隊走。當他掉過頭來看來時路時,他呆住了,路都認不得,如果在山上迷了路,豈不是更慘。於是他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到達終點時,他的腳已經不聽使喚了,幾乎是用爬的進入車廂。

可是第二天,他卻興奮得不得了。他餓了,他吃得下了;他也拉得出來了;而且當天睡得像死豬。他的三個問題都只是因為爬一趟山便統統解決了。

於是他把爬山當成藥,每個星期一定要跟一次,已經跟一陣子了。

慶榮又問他:「那你為什麼要選這個25公里的行程,15公里的行程不是比較不累嗎?」

他很幽默地說:「病重要用重藥呀。」原來他試過15公里的行程,感覺效果沒有25公里行程的好。

當時台北的週日登山活動大致分兩種,一種是10~15公里的郊遊路線,適合攜家帶眷慢慢走;另一種是25公里的健行路線,適合已有登山基礎的山友們練腳力。每星期五的報紙上會刊載,哪個登山隊會去哪裡、路程多遠、集合地點在哪裡,以及是否要帶午餐等等,你只要準時到達集合地點,跟著大伙走就行了。

登山健行讓氣血暢通,是一帖健康良藥

我患癌症以後,經過手術、電療及化療,身體變得很衰弱,加上台大的工作又很繁忙,極度缺乏運動。慶榮發現,爬山是可以幫助我恢復健康的好方法,因此堅持在週日及例假日,拉我上路。

老實說,那時候我並不喜歡爬山,因為當時我的身體太差,爬的雖然都只是郊山,或者只是近郊的產業道路而已,可是對我來說,仍然是苦事一椿。

不過,走走停停,我的身體還是在進步,從走產業道路,到走15公里的山路,到走25公里的健行路線,甚至還登上台灣最高的玉山。我的身體不但比以前耐操,不只不再感冒,也已不再需要住院,不用再看醫師了。

道理在那裡呢?說穿了,就是血液循環改善了。

從前的社會,人們為了生活,必須捕魚、打獵、下田……,付出很多勞力,生活才能溫飽。

在這些需要下,人類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組織,其實是具有適應重勞動的能力。也就是說,那時候人類的胃,消化了吃下去的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是足夠當時從事勞動的手、腳及其他肌肉消耗的,那時人的血液循環,鐵定比現代人的血液循環旺盛。

可是,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人的生活型態,幾乎完全改觀,不但很多工作已經交給機器代勞,而且出入有交通工具,上下樓有電梯。人越來越不勞動,器官組織當然越來越萎縮,尤其是肌肉與血液循環。

我們身體內的血液,比起台灣的交通網、公路路線的設計,還要完善得多。每一個人身體內血管的數量,都比平常的需要量多出很多倍。只是,有些血管是活動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有些血管則是關閉的,是備而不用的而已。

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多,血液的流通也比較暢旺,特別是與勞動有關的手腳肌肉部分。缺乏勞動的人,參與活動的血管較少,因而大部分的血管都閉塞著,血液的流通也比較不暢旺,尤其是在冬天,於是手腳都是冰冷的。

血管同市區的馬路一樣,馬路如果經常使用,經常有車輛行駛,就很暢通;如果沒有經常使用,沒有車輛行駛,馬路就容易堆滿垃圾,有時還會被攤販占據,甚至會被人築了違章建築。這時,如果馬上需要使用,就顯得慌了手腳。

胖子老兄那麼胖,顯然他的血管,早就已經堆滿垃圾,甚至違章建築,細胞已經很難工作了,於是食物已經進不去,大便也出不來了,再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很難預料了。幸好他碰到貴人,而且下的是猛藥,更幸運的是第一天就見效,這讓他有信心繼續下去,並慢慢體會到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體會到血液循環慢慢恢復暢通所帶給身體的舒適。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當我40多年前被診斷罹患癌症,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3469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21
There are 2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Shan Chia Wu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Shan Chia Wu
理由:因為一個案例就認為所有淋巴癌皆不須立即治療,失之武斷。
解說:淋巴癌在醫學上十分棘手,也分成非常多類型,其兇猛程度與致死率也可以有很大差異,接受治療後的存活從一周到十數年皆有。雖然40年來醫學有干擾素、B細胞受體抗體等藥劑發明,確實對一些種類的淋巴癌進展還是有限。確實也有活性度較低的淋巴癌,例如引用資料1,一位氣管旁淋巴癌的患者拒絕治療,經過五年之後,癌症吃穿氣管才就醫,但是經過短期治療後,共追蹤了十一年仍未再度發病。而引用資料2則小規模追蹤一百多位患者,他們癌細胞惡性度較低,且部分沒有一開始就接受治療(治療延遲中位數為33個月),有44%患者於五年內死亡,但仍有接受適當治療後存活將近十九年的案例。所以若不幸罹患淋巴癌,與醫師討論是非常重要的,了解選擇的後果與利弊後,請為自己做出最滿意的選擇。

References

1.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crim/2012/457908/
2.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54669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ow grade non-Hodgkin's lymphoma and the impact of a no initial treatment policy on survival. - PubMed

Q J Med. 1991 Aug;80(292):651-60.AbstractThe natural history of low grade lymphoma and the influence of a 'no initial treatment' policy on survival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 a group of 153 pati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54669
Rosalind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true 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Rosalind
確有此人此事此文,但有疾病,仍建議就醫為佳。

References

http://twtexts.blogspot.tw/2016/10/national-taiwan-university.html

【商業周刊】李豐 醫師:曾被宣告只能再活半年...台大醫師罹癌後存活45年,讓細胞自癒,從此不生病 (22169)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

http://twtexts.blogspot.tw/2016/10/national-taiwan-university.html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