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in to view video content

Transcript

以後的海鮮類產品 千萬不能再隨便吃了
日本福島河廢水排海計劃已經開始實施
日本把太平洋當成了自家的下水道
上百噸的河廢水一旦排入大海
兩個月內 海洋生物體內將會大量聚集放射性元素
而其中的碳14會損害海洋生物的基因
包括對人類的健康將會是史無前例的傷害
只需要十年 所有海域都會遭殃
別說是海鮮 海魚等肉類產品
就連普通的海鹽和海帶還能放心吃嗎?
目前 在日本福島的海魚體內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已經超過了正常值的180倍
我們人類如果涉入超過30倍的核輻射
人體患癌的機率就能增加80%
雖然國家已經禁止進口
但是難免會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貪圖便宜
再通過各種渠道進口一些海鮮流入我們的市場
所以 以後吃海鮮真的需要特別注意
只要是日本進口的任何海產品一口都不要吃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健康是我們自己的
請把這條視頻轉發給您身邊的家人吧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E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E
影片為不實資訊。
日方2023/7/4收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審查報告,目前尚未公布排放作業的確切時間。

- IAEA昨天發布就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實施計畫所執行審查任務的總結報告,此報告是由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4日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交給日方,日方將依據IAEA評估結果進一步決定開始含氚廢水海洋排放作業的確切時間。(資料:中央社 023/7/5)

- 日本排放核廢水進度及監測相關資訊請至原能會設置網站“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資訊平台” https://tworis.aec.gov.tw/Portal

References

中央社 2023/7/5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8136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資訊平台
https://tworis.aec.gov.tw/Portal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歷史擴散分析是利用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2011年至202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以此次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海洋排放的規劃,進行含氚廢水海域擴散的模擬分析,初步評估含氚廢水傳輸路徑及對臺灣的影響程度。 本分析依日本政府訂定之基本政策方針,以氚排放量每年22兆貝克進行評估設定,模擬含氚廢水以約118貝克/公升的濃度排放後隨時間的分布與氚濃度的變化。其中若排放濃度以日

https://tworis.aec.gov.tw/Portal

日本最快8月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IAEA報告背書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中國反彈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有了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背書,首相岸田文雄指出,日本將「持續依據科學根據,保持高度透平,認真向國內外做出說明」。日本國內漁業工會一直反對這項計畫,表示這將導致他們在若干國家因輻射考量而禁止某些日本食品之後,為恢復形象所做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部分鄰近國家同樣憂慮此舉對環境的威脅,其中以中國批評聲浪最大。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8136

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

歷史擴散分析是利用2011年日本福島事故後2011年至202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以此次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海洋排放的規劃,進行含氚廢水海域擴散的模擬分析,初步評估含氚廢水傳輸路徑及對臺灣的影響程度。 本分析依日本政府訂定之基本政策方針,以氚排放量每年22兆貝克進行評估設定,模擬含氚廢水以約118貝克/公升的濃度排放後隨時間的分布與氚濃度的變化。其中若排放濃度以日

https://tworis.aec.gov.tw/Portal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