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講座內容太好了,分享給諸位菩薩🙏

♥️分享自文山分會
啟用系列講座【把時間留給自己】課程報導

寒流來襲,1月9日午后的體感溫度只有攝氏個位數,劉秀枝醫師驚訝大殿上坐滿了聽眾,她說:天這麼冷大家還來,坐得滿滿的,我覺得好溫暖,不用穿外套了。這個輕鬆的開場白開啟了今天聽眾學習失智症新知,以及領略劉醫師人生智慧的序幕。

《把時間留給自己》是劉醫師2018年出版的書,也是今天演講的主題。她依據規劃在59歲時自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一職退休,人家問她為什麼退休,她說並不是受到打擊而想退休。她看到許多醫師以醫院為家,而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把時間留給自己和珍愛的人。十多年來雖然從第一線的診療間退下來,可是她沒有停下腳步,在日常中她從事喜愛的活動,而專業上她出版專書、在康健雜誌和聯合報元氣周報固定撰寫專欄,加上經營部落格,她以更多樣的方式來幫助與寬慰病人及家屬。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的相關課題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和社群媒體上,劉醫師是國內的失智症權威,她怎麼看待變老和失智症?這兩者有沒有必然的關聯呢?劉醫師說一般人不喜歡變老,因為各種器官退化、慢性病纏身,而且美貌健壯和社經地位不再。可是換個角度看,變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醫療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身體器官老化的困擾,而醫藥發達也大大幫助人類緩解或根治或與疾病共存。如果能放下對外貌的執著,在經過歲月磨練後,此時人較為圓熟自在,人生在這個階段多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從容的規劃第二人生。

如果把人生比做涵蓋春夏秋冬的套餐,每個人都要經歷初春、盛夏、秋熟、冬藏的階段,小孩是「長」大,大人是「長」老 (growing old)。年老,不等於衰老,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其實人可以老得很優雅。

如何優雅地邁入老年呢?秘訣是:
●打扮光鮮亮麗,不邋遢。
●凡事提早10分鐘,從容優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事事專心。
●每天外出,常常出遊。
●善待自己,隨遇而安,量力而為。
●自在、自由、不在乎別人的意見和眼光。
●別人沒要求,不要主動給意見,也不要去改變別人。
●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和所珍愛的人。
●不要一直「想當年」。
●時常微笑,想想快樂的事。

她每天問自己6件事:
●運動:今天運動了嗎?
●心智:看書、寫文章,或是和有智慧的人交談了嗎?
●愛自己:天冷了,吃碗熱騰騰的麵。
●利他:有幫助別人嗎?
●應做:是否今日事今日畢?
●感恩:產生的幸福感,會使前額葉腦細胞活躍。而活躍的前額葉能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決定行為。

年老必然導致失智嗎?事實上,65歲以上的人失智者只佔5%,而每增加5歲,罹患失智的比例增加一倍,到了80歲,比例達到20%, 90歲以上則達到1/2至1/3。可是,有一個針對678名平均年齡83歲的美國修女進行的研究顯示,有些修女死後解剖發現她們其實有阿茲海默症,可是因為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保持社交活動以及維持動腦習慣,在日常生活上並沒有顯示出症狀。

劉醫師說,其實直到目前人類還無法精準預測,也無法完全預防阿茲海默症,只能做好準備,延緩它的發生。就照顧者來說,心理上要準備摯愛的親人可能會慢慢消失,因此要珍惜當下。換個角度,自己也要做準備,讓自己成為好照顧的病人。

要如何常保健康,預防失智呢?劉醫師建議:
●若是懷疑有失智,不管幾歲,都要就醫。
●要活就要動,至少保持一項運動和興趣,並且持之以恆。可以做家事,動腦讓頭腦更靈活。
●趴趴走,每天至少走路40分鐘。
●維持適當的社交網絡。
●飲食盡量清淡健康,可考慮地中海式飲食。
●避免意外,小心跌倒。
●慢性病要好好治療。

劉醫師在退休前一年得到癌症,她笑稱醫生沒有生病豁免權。她把生病當做抽到籤,是老天爺給的禮物,並且認為治療的過程最受惠的是自己,她體會到真正的關懷最有感染力,也學會了心存感恩,快樂生活。最後,劉醫師分享了聖雄甘地的兩句話:如同生命中最後一天般活著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如同你會永遠活著般學習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她也贈送大家16字箴言:接納變化、保持學習、多活多動、享受當下。

報導/何釐琦 攝影 /李道福、方麒舜

FB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446660865417214/posts/3700139566735978/?d=n

法鼓山護法總會文山分會

啟用系列講座【把時間留給自己】課程報導 寒流來襲,1月9日午后的體感溫度只有攝氏個位數,劉秀枝醫師驚訝大殿上坐滿了聽眾,她說:天這麼冷大家還來,坐得滿滿的,我覺得好溫暖,不用穿外套了。這個輕鬆的開場白開啟了今天聽眾學習失智症新知,以及領略劉醫師人生智慧的序幕。...

https://www.facebook.com/446660865417214/posts/3700139566735978/?d=n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4000 mark this message invalid request
originally written by 4000
訊息與謠言查證無關。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