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爬高山或小山,為了您的寶貴生命,請您一定要詳看內容。
登 山 分 享
#登頂只是成功一半,安全回到家才是真正登山成功。
#贏在細節:細節是整個活動功成的唯一要素。
#不管登那種山,必備求生五樣 1.頭燈(備用電池) 2.二截式雨衣3.刀 4.打火機(可多備一個) 5.鋼杯
#求生關鍵:STOPM S:坐 T:想 O:觀察 P:計劃 M:行動 重點在於遇危時冷靜思考如何自保自救
#登山不管成敗,以時間為限,行程未半時已半,應往回走。過午不登頂,下撤為安。
#登山行進中,要注意路徑上特殊的事物,如大石頭、大樹,奇怪東西,碰到叉路可以在來時路上做
記號,不時回頭看來時路,因為下山時,路徑上的樣子和上山時大不同,容易走錯路。
#熱吃鹹、冷吃甜、累吃酸 吃完後垃圾記得帶下山
#山難求救和救難頻道:148.74MHZ 148.77MHZ V頻通信為 144.00~145.99MHZ 或110 和 112
#333原則:失温3小時人會死亡,但3天不喝水、3週不吃東西還不會死。

★走法:
▲登山不累法: (1)小步伐,二步併作三步走,每步高度要小。膝蓋不超過腳尖。
(2)無聲腳,輕輕踏下去,地面的反彈也小,骨頭及肌肉受力小。
(3)鞋底貼地,腳掌貼地,五趾平貼地面,踏點不要只用腳尖,要用全腳掌承重而上。
上下坡行走時,腳掌底全部要和地面接觸,增加磨擦力,以免滑倒。
(4)二腳二軌道,外八走法。
(5)呼吸平順。
▲爬陡坡時,若腳尖過度用力,小腿易抽筋。走30分鐘應休息5分鐘,走60分鐘要大休息10分鐘。
▲上坡時,站上去的腳,膝蓋要向後打直,將身體重量轉由骨胳支持,肌肉約有0.1秒的休息。
下坡時,膝蓋要微彎,減少膝蓋受力,腳後跟先著地(有人說容易滑倒)。(腳趾不易向前頂到烏青)
▲登山杖用法(有二種手柄,一為直形,一為T形)
直形手柄抓法: 手從腕帶中向上穿過,連同腕帶握住手柄,手和身體成90度,此長度即可。
平地和上坡:左腳右杖,右腳左杖,這樣才不會踢到登山杖,此時杖的落點不超過腳尖。
下坡:左腳右杖,右腳左杖,但要先將杖向下伸出,支點確認好,將身體重量移到杖上,腳再下來
著地,確認不會滑倒,再將身體全部重量移到腳上,週而復始。
因為登山是一直上上下下,個人慣用一種長度,不因上下坡而調長度。
▲自己的步閥速度:無氧閾值(即乳酸將快速增加的點)
▲決定自己步伐的方法:
1.心跳率:目標心跳=(220-年齡)X 75% 50歳約128下/分(沒有休息時量)
2.主觀運動強度:感覺有點累的速度下一點來走(每人不同)。
▲平面山路80秒可走100公尺。故大霸的19公里大鹿林道要走5.5小時。
▲一般登山道慢慢走,1小時可以上升2~300公尺。若走標高1,000公尺的山,加休息約要4~6小時。
▲在上下危險路段時,要面對山壁,三點不動一點動方式移動。
▲鑽箭竹林時,要像游泳,二手反掌向前向外撥,若多人則要跟緊魚貫而行,否則密竹林中,後人
容易迷失。跟者應注意撥後竹子反彈,容易傷人傷眼。
▲前者若有用登山杖,後者勿跟太近,以免杖向後傷人。
▲腳底貼沙隆巴斯,可以減少起水泡。先貼酸痛貼布,可減少肌肉酸痛。休息時抬高腳減少酸痛。
▲13級颱風每平方公尺有190公斤的壓力,17級時有300公斤的壓力。所以風大時行進要小心。
▲颱風時勿前進,人物易濕,風速10m/h時,風壓為12.4kg/㎡。風速20m/h時,風壓為50kg/㎡。
★抽筋
▲連續爬急坡時或步距過大的路階,大腿和小腿容易抽筋。
▲行進途中休息,若肌肉冷卻後又馬上再急速往前走,容易抽筋,所以歇後開始走時要慢走。
▲抽筋時要伸展該部位、暖和、輕撫。
▲可吃酸梅、塩巴、肌肉鬆弛劑(藥房有賣,但吃後15分才有藥效,行動力會減低)
▲上山時少喝水,以免鈉隨汗水排出,容易抽筋,但少喝水,,血液溶度提高,血壓會增高。
登頂下山前或到達當天的營地準備住宿時,可以大量喝水,直到尿變清。
▲登山開始前應做暖身操,再不,前500公尺要慢慢走,當作做暖身操。

★背包: 背負能力約為體動的1/3
▲大小不一,40L左右適合郊山中級山,60L左右適合2~3天行程,縱走當然要更大的。
▲背包背法:肩及腰部都要負重,不是只有肩部。
▲背包裝法:以頭重腳輕為主,最好重物靠背,輕物靠腰,東西拿出用後,要放回原處。
▲背包外面應保持原樣,不要掛其他東西,以免勾到而失去平衡造成危險。
▲背包最好用背包套住,可保謢背包,也不易勾到。但它無法全包住背包,而防水性也不好,所以
怕濕的物品要用防水袋或塑膠袋包好,也有人將所有東西放入大塑膠,再放入背包中。巿面有賣
防水背包,但價格高、重量也重。
▲腰包使用說法不一,但一定不要太大,以免不平衡。

★鞋子和襪子: 腳下1公斤 = 肩上6公斤
▲登山鞋子大致有:短筒式、長筒式、雨鞋。長筒式較能保護腳踝,但較重。雨鞋因太軟腳踝保謢
效果不佳。
▲防水性以雨鞋最好,但會悶不通風,若進水時,只要將水倒出及擰乾襪子等,每行走半小時,約
二小時後就會乾了。登山鞋有GORE-TEX,可防水一定時間(看雨大小),它若濕掉後,反而不容
易乾,可於晚上睡覺時,在鞋內放入報紙。
▲鞋底以雨鞋底較軟,抓地力較好,登山鞋底大都是黄金大底很硬,抓地力差,但不怕尖的東西。
▲硬底的登山鞋可攤背重的壓力,軟底較不行。在不平的地面,硬底較不易扭偒腳。
▲各家鞋子大小不同,以試穿為主,鞋子大小會影嚮穿襪子的厚薄。試鞋時,大小剛好,最好也穿
上登山要穿的襪子來試。若穿入後,還可以伸入一支手指,會成為腳趾碰到鞋尖而黑青的主因。
▲襪子以羊毛加尼龍布(或人造纖維)最好,棉質的濕了以後不容易乾。
▲襪子一般穿厚襪,一次穿二雙效果相同。雨鞋要先在底部放鞋墊(可借用運動鞋的),褲管可紥入
襪內。

★頭部保謢
▲一般棒球就可以。披肩帽子遮陽功能好,頭巾、或土匪帽子。當然有GORE-TEX最好。
▲登高山時,因為很冷,要再加強保暖,毛線帽有縫不是好的選擇。
▲ 15℃時,1/3熱量由頭部散發出去。
4℃時,1/2熱量由頭部散發出去。
-10℃時,3/4熱量由頭部散發出去。

★雨衣
▲小飛俠式:大到可以包住背包,但容易被勾住,下半身易濕,下山時變太長,腳常被絆住。
▲二截式:剛好和小飛俠式相反。褲管綁帶子不易滑動。高山上穿雙雨衣褲比較不濕(周業鎮)。
▲二截式雨衣有機車用雨衣,因不透氣,常會內部因人體水份蒸發有會濕。其他的也差不多。

★衣服
▲最內層是排汗衣,再外是保暖衣,再來是背心,最外層是外套(GORE-TEX外套,羽絨衣等)
▲衣服材質多種,不是最貴最好用,可先用平常的衣物,等明確需求後再去買。棉質不適登山,
因為濕了以後,行動不易也不易乾。最好用快乾材質。
▲若沒有風衣,雨衣也可以當風衣。
▲褲子以快乾材質較好,有雨褲式登山褲,運動褲也行,牛仔褲不適合。
▲禦寒的穿衣法: 登山穿著 要有一套備用衣物
1.風:無風時不冷,有風時再加一件風衣。
2.雨:備一套衣褲,紮營時換乾衣服穿,烤乾濕衣服明日穿。
3.烤火和喝熱的最保暖。
▲登山早上出發時及行進中衣服穿法:涼而不冷,以免流汗而濕衣。

★睡袋:
▲大致分化纖和羽毛二種。羽毛保温力較好,但易濕不易乾。化纖則相反。(棉質不適合登山)
▲睡袋約有人形、木乃伊形,有拉鏈較好,太熱時可以拉開將腳伸出散熱。也可和其他睡袋併連。
▲冬天適用的睡袋,夏天就不見得好用,反之亦然。冬天用羽毛的,夏天用人纖的。
▲睡袋買-5℃~-10℃,非羽絨較好。

★水
▲每人每天約要1~2公升的水,夏天較多。
▲高海拔渴感差,宜自動補充水份。
▲裝水方式有二種:一為水袋,它是喝水方便,使用時要注意整個行程的喝水量控制。一為瓶裝水
,因數量有限,喝的時候會看到還有多少,數量容易控制。

★食物
▲消耗1大卡要走30步。登山約8~9小時,可消耗5,000~7,000大卡。平常3,000大卡/天。
▲每人每天吃1kg的糧食。玻璃瓶或易開罐等食物,因包裝過重,不適合登山使用。
▲吃完食物後,約30分鐘後才會轉為熱能被人體所用。
▲白天吃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晚上以蛋白質為主。
▲出發前要確認水和食物備齊否? 食物用拉鍊式透明袋分裝較好。
行動糧:行進間可吃 備手糧:行程延誤用 急用糧:緊急時用

★迷路: 迷路時,正常是往上走到稜線。往上走比往下走更有生存機會。
▲登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最重要的經驗是找路和攀岩。
▲獸徑:常在山腰平行一段後,又慢慢斜向山谷去,奇萊主北南向奇萊池山有很多獸徑。
人因腳底平整,走過的路面會光滑、平坦及小草多不直立,熊掌和人一樣,一般動物因為有蹄
,所以獸徑上有直立的草及路面不平滑,這是一個大區分點。
▲登山尋路:登山以縱走稜脊為主,如無山徑,更應以山脊為主。
做法:
1.遠觀近看:遠觀方向,近看路跡。
2.草底尋路:掀開芒草或其他植物看路徑,因為若為路徑,則不易長草或有踏過足跡。
3.隔鞍尋路:連峰縱走時,在前一峰就要看往下峰的方向和路。
4.左顧右盼:注意叉路。
5.瞻前顧後:位置、角度不同山貌不同,行走時要回頭看,記住叉路、特殊事物,以免回程或撤退
時走錯路。
6.路盡退回:怕以前人走錯了,多人走錯會出現路徑。
7.迷路退回。
8.上路難測:下路通行(有農家種田時容易發生)
9.草木刀痕:山胞獵人做記號,大樹砍皮,小樹拆斷。
10.疊石引路:草葉反背。
11.獸徑横斜:獸徑一般路不寛,多有殘草,常過矮木灌林,或設有吊子及套子獵獸,甚至設置線
槍,但一般附近會結草環做記號。
12.横枝封路:登山者多横放枝幹在不走的路徑上.但獵人則相反,會放草木在要走的路徑上。

★呼吸
▲一般呼吸只用1/3的肺壁,整個肺壁約有70㎡。肺泡約有3億個,在一般呼吸下,只有80~90%
會正常工作。
腹式呼吸早晚3次,10分/次,有助呼吸。腹式比一般呼吸400ml多8倍,可達3,500ml/次
▲每公升攝氧量,會產生5大卡能量。
▲最大攝氧量:男性每分鐘2~3公升(女性約為70%),經訓練後可達到4~6公升,所以若有練過的人,
登山速度會多到2倍,但體重會抵消。
▲高山式深吸呼和平地相同,只差在吸完後停5秒再吐出。

★温度
▲體温:一般正常體温是36.5度,穿著適度靜止測量時,肛温37.5度,腋温36.5度,膚温33度。
▲氣温主要來自太陽熱能及地球的反射熱。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度。(即1,000公尺降低6度)
▲太陽輻射波較短,經過大氣層時不易被大氣層吸收,但地球輻射波較長,約太陽輻射的25倍,
其熱能易被吸收,所以大氣層的熱能來自地球輻射較多,也因此地面温度較高。
▲風的體感温度:每秒風速平方根4倍成比例變化(體感温度=環境温度- 4√V 風速)
▲温度為13℃時,若風速為10m/h,則體感温度為0℃。
▲冷感效應:
1.空氣是不良的熱導體,熱能傳播全靠對流,散熱慢。
2.水熱傳播也靠對流,但散熱快。因為水在不同温度下,一直在蒸發,但蒸發要熱能,所以一直
有温度因蒸發而跑掉。故穿濕衣服有時比不穿還冷。每一立方公分的水要80大卡才能結成冰。
3.水的散熱能力是空氣的23倍以上。
4.高山穿濕衣服容易凍死,穿濕衣時,在風速達30M/H時,很容易凍死。

★失温:大約3小時內就會死亡
▲山難發生比例:迷途失温37%、跌落13%、墜崖19%、失踪6%、其他因素25%
▲人身體温度約在36 ~ 37.5度之間。若降低1.5度 → 開始發抖 若降到35度 → 手指無法工作
若降低34.5度 → 停止發抖,自主性痙攣,再過1.5小時人就死亡。
▲失温:因對流、傳導或蒸發等因素,會造成體温下降,器官無法運作而凍死。
風:風速增加1倍,體熱流失4倍。
水:在10度冷水中,數10分鐘後,器官功能急速喪失。
汗水:皮膚負責散發70%的體熱,若結束運動,濕內衣會造成體温快速下降。
▲在10℃以下即容易發生,從心臟停止運作開始。現象是大發抖、口齒遲鈍、沒記憶。
救法:1.泡在43℃的温水中。
2.換上乾衣服,烤温火或用熱毛巾包頭和腳,勿太熱。
3.互抱或按摩亦可。
4.進入遮風避雨之處,內部進食流質熱食最好,外部不能烤火,用其他東西保温,可按摩
四肢,促進血液流動。

★露營地點選擇:
▲注意乾燥、避風、無山洪、視野好、排水、崩山、落石、倒木、浸水的問題。
▲有下雨可能時,四周要挖水溝。
▲颱風天找山洞過夜最好。
▲可在無竹的箭竹林中搭帳蓬,或將箭竹砍倒,但要留10公分以上的莖,以免刺穿帳蓬。
也可從他處取來箭竹鋪地,好睡及防水,也可立在四周防風。
▲不宜露營地點:山谷中央、溪邊、懸崖下、高凸處、草叢中等

★高山病
▲原因:低血氧造成的,係因氣壓下降、空氣稀薄、肺部氧交換差造成動脈含氧低。在高海拔地
方睡,肺部交換氧氣低,越睡越差。高山冷熱交替,頭保暖不足,容易發生高山症。
▲高山症: 頭痛、噁心、吃不下、想睡、呼吸急促、心跳快(不適合喝熱水或洗澡)
肺水腫: 頭痛、噁心、吃不下、想睡、呼吸困難、心跳快、呼吸時有氣泡聲、咳嗽。
腦水腫: 高山症發生1~2天出現有迷惑、幻覺、行動無法協調、不吃、不說、不解。
肺水腫和腦水腫都會有意識障礙,最後昏迷死亡。
高山症預防:多喝水、做高度適應。
▲超過3,000公尺高山,以每天上升300公尺為佳。
▲頭痛時避免吃阿斯匹靈,因為它會降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加高海拔視網膜出血。而且將高山症
轉成肺水腫或腦水腫。
▲用丹木斯(DIAMOX)會造成觸覺遲緩(利尿劑),有腎臟病的人禁用。
▲高山上不宜喝酒或用鎮定劑,因為會抑制呼吸換氧。

★海拔、氣壓、含氧量、紫外線
▲海拔高度的計算是以基隆港海平面為標準。
▲包圍地球的大氣層約有3~5百公里厚。對流層最接近人類,在赤道的對流層有17公里厚,到南
北二極時只有7公里厚。
▲氣壓因高度上升而減少,1大氣壓約等於10公尺深的水壓,因而人在低壓時,會有外凸現象。
▲氣壓及含氧量:海平面是1大氣壓(760mmhg),在3,000公尺時只有520mmhg(0.68氣壓)。但在4,000m
時是2/3氣壓(460mmhg,約為0.60氣壓),含氧量也是地面的2/3。含氧比例還是21%不變。
5,000m時,氣壓只有0.5氣壓,到了7~8,000m時,空氣含氧只有地面的1/3。玉山氣壓約地面2/3。
▲血氧值:平地正常是99%,山上80%,70%不足,低於60%容易死亡。
▲因空氣稀薄,每上升100m,紫外線增加0.3%(即上升1,000公尺增加3%)(有1說是每百公尺1.3%)
防曬油每3小時擦一次,因為流汗造成的。
▲紫外線過強,容易引起眼角膜發炎、雪盲、類雪盲等情形。
▲天氣預報3天內只有70%的準度,5天內只有50%的準度。高空星星閃爍,表示有水氣進來,一
般天氣會變壞。東方有雲,天氣會變好。晚上西邊有雲,天氣會變壞。

★登山訓練
▲登山是有氧運動:它是將身上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用氧來燃燒轉成能量的運動。
▲登山訓練最佳方式:上下樓梯,若跳一階走,會變成走陡坡情境。
▲以車站階梯30~40階為例:每階高16公分(海拔高5~6公分),一般在20~30秒內爬完,換算成登山
50分鐘,可登高700 ~ 800公尺,但若實際去登,則只爬300M,所以爬樓梯是登山的2倍速度。
車站階梯坡度為25度,這是登山最累的坡度。
▲女性因肌肉量較少,脂肪量較多,所以體力、肌力和耐力約為男性的70%。但訓練後可達100%。
▲大腿四頭肌:強化後可保謢膝蓋,提高平衡力,不累,但腳底要貼地走才有用。
訓練大腿四頭肌:半蹲或坐(躺)伸直腿上下動。
訓練腓腸肌: 腓腸肌(小腿肚):若用腳尖走,則易引起本肌肉抽筋。低台階上以腳尖站立,慢慢上
下腳跟。平地以墊腳尖上下做。
脛骨前肌:肌力不強時,腳抬不高易絆倒。

★火 瓦斯
▲一個瓦斯缶有250公克,可用1小時,在海平面4~8分鐘煮沸1公升的水,約二天用一罐。實
地測試,用600cc的水煮泡麵用掉10公克的瓦斯。
▲數個瓦斯罐併用時,要注意間隔,以免爆炸。若瓦斯罐有著火,可用鍋蓋蓋住滅火。
▲杜鵑花易燃、可濕燒。在緊急時可用來引火。二葉松、五葉松也好燒,但鐵杉不易著火。

★其他
▲一般下山比較容易出事,係因疲勞、心情放鬆等因素造成。登頂時喝點咖啡再下山,會好些,因
為咖啡因會加速腦部的命令傳達,手腳反應會快些。
▲咖啡有抑制肝發炎反應,減少肝硬化和肝癌。但會引起食道逆流(茶不會),逆流並非咖啡因引起
的。每天2杯咖啡,比不喝的人,減少6成的肝病。
▲芒草表示:2,500m以下 箭竹表示:2,500~3400m 矮生玉山箭竹表示:3,400m以上。
▲有時在高山會有耳鳴,其實它是血液流動的聲音。
▲消除疲勞:運動前後做伸展運動,登山後第二天做輕量運動,如走路、游泳等等。
▲以舉50kg重物的姿勢對椎間盤壓力來說:
正確姿勢:有380kg的壓力,即每公斤重物有7.6kg的壓力
不正確姿勢:有630kg的壓力,即每公斤重物有12.6kg的壓力,不正確的姿勢會多出65%的壓力。
▲裝備用後要將泥土刷除,因為有機物,裝備要陰乾不是日晒。登山杖用後也要拆開陰乾。
▲咬人貓因為有焮毛,刺到人體後,會有類似蟻酸物質進入人體,造成痛和癢,藥性可治蛇毒。
▲植物或果實,若沒有麻、辣、澀、苦,大都可以食用,但先用舌尖淺嚐一下,同一種類植物或果
實不要吃太多。有乳汁者要注意小心。榕樹類果實,人也可以吃。
▲落石:崖壁、坍方地、火災跡地等隨時有落石,要看要聽。下雨時也易有落石,先小石再大石下
來通過落石區時,最好分組,每組至少4人,每組相隔4~6公尺(10~12步),組員間相隔2~3公
尺(5~6步),空出距離是在落石時,人員有往前或往後走的安全空間。
有落石時,要大聲音通知他人,聽到的人要往上看,不是向聲音來源處看。若無法及時走到安全
區時,要面向山壁、身體緊靠山壁,拿東西保謢頭部。
▲颱風過後一週內,溪水一樣會暴漲。
▲遇到熊時不可以馬上轉身逃跑,要面對它,慢慢向後退,退到適當距離才轉身跑,可以邊跑
邊丟東西。因為熊前肢短後肢長,不利向下跑,所以向下逃跑比較安全。
▲虎頭蜂:攻擊範圍依蜂群大小,一般約100~200公尺,蜂群越大範圍就越大。
黑色、反光、毛茸茸、費若蒙等為攻擊對象。受到攻擊要立即逃走,可進入箭竹林中躲避,
因為蜂怕翅膀撞到竹子。被咬後,可用姑婆芋的塊根搗碎敷之。活動範圍在2,000M以下。
▲遇到野豬時,要冷靜後退或避開即可。野豬只跑直線居多,若它衝過來,在它到達前及時跳開
或快爬上樹。
▲中級山郊山有螞蟥,它用熱感應找到人體吸血,可用塩巴等高濃度液體,讓它自動脫落,若強行
拔除,口器可能會留在身體上,造成感染。
▲等高線:5萬分1的等高線間高差20公尺。2.5萬分1的等高線間高差10公尺。等高線重疊代表
峭壁或懸崖。若中斷,代表地形凹陷,圈內加劃暈線代表。
▲高山上有打雷時,要撤退,山頂上打手機容易引雷擊。
▲用手量温度時,要用手背,在受測物温高時,手容易收回不易燙傷。
▲1KN=102kg人體受不了6KN的衝擊。一般彈性繩子可受7~11KN。UIAA、CE、EN是檢驗標準
▲頭燈角度要往下調30度,以免照到山友的眼睛。
▲高山食黑糖,體力恢復快。若喝冷水,要先在口中含著,加温後再吞下。
▲單攻是指該次只爬一座山,縱走是指該次連爬數座山。

★台灣五大山脈: 合計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257座。
1.海岸山脈:北起花蓮市花蓮溪口,南到台東卑南大溪口北岸,長140公里,西邊和中央山脈隔著
花東縱谷。本山脈是屬菲律賓板塊。(無百岳)
2.中央山脈:有69座百岳,超過3,000公尺的山有181座。
北起蘇澳南方烏岩角,南到鵝鑾鼻,長320公里。西邊為玉山山脈。
3.雪山山脈:有19座百岳,超過3,000公尺的山有54座。北起三貂角,南至南投濁水溪畔。
4.玉山山脈:有12座百岳,超過3,000公尺的山有22座。北起濁水溪,南至高雄美濃。
5.阿里山山脈:北起集集鎮濁水溪南岸,南至燕巢鳯冠山,又名番界嶺。(無百岳)
★南湖北山:蘭陽溪源頭。
南湖東山:大安溪源頭。
合歡東峰:濁水溪源頭。
品田山:淡水河源頭。
★中央山脈大緃走,由省體育會辦理,自南北二路在中間七彩湖會師,一個月。
北一段:南湖山塊、審馬陣山,向南到中橫大禹嶺、畢祿山。
北二段:大禹嶺 → 天池保線所 合歡山、奇萊主山。
北三段:天池保線所 → 七彩湖 能高安東軍山。
南三段:秀姑巒山 → 七彩湖 秀姑巒山 → 關門山。
南二段:南横公路 → 八通關越嶺路 秀姑巒山(向陽山 → 南大水窟山)
南一段:卑南主山 → 南横公路 關山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1
There are 0 fact-checking replies to the message
No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yet. It is recommended to maintain a healthy skepticism towards it.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