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是mRNA,病毒表面有親和ACE2的蛋白質凸起,意思就是被感染了,病毒開始在體內繁殖,這時候不具有傳播性,病毒也不會攻擊本體,免疫系統也不會殺病毒,這是潛伏期,病毒繁殖越來越多,開始佔領口腔腸胃血液,最後整個人都是病毒,說句話都有無數病毒飛出來,這時候還是共存的時間,病毒本身不具有破壞性,它只是寄生蟲吸收本體能量,本體免疫系統被病毒擠兑了才開始殺毒,一發燒就開始清理病毒了,清理得差不多了就會停止,然後檢測也測不出來,但是不會全部殺光,只要不威脅免疫系統的地位,病毒就沒事,過後病毒又開始偷偷發育,所以說治好的回家的,過不了20天又會發病。

mRNA意思是這病毒的遺傳物質結構是單鏈,更加脆弱,也就更容易變異。
親和ace2蛋白突起,就是說人體內有相同成分,人體一開始遇到冠狀病毒會把它當成身體好細胞而不抵抗。感染上就必定得這個病。

所以,WHO之前就說全球2/3的人口會被傳染。
也就是說現在治愈的病人100%都是假陰性。

除非是藥不停或者等疫苗出來。現在官宣都是14%的復發率。根本就清除不到病毒!

官方已經很隱晦的公佈了復陽要傳染。
而且,為什麼鍾南山一直不敢說到拐點了嘛。他說出院了以後,有病人出現檢測陽性,還有沒有傳染性這個情況要注意!
這個原理就像肝炎和hiv一樣
一旦感染了,體質好的一時半會不發作。
體質差的一哈就發作然後洗白了
體質好點的發作了症狀也比較輕,吃點藥就控制住了。然後病毒還在,短時間內也不傳染人。
但是一旦再次發作還得繼續傳播。但是是長期共存關係,所以等條件成熟又會爆發。主要是基數太大了。
攜帶者太多了。
這個是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
就看到底能不能搞出特效藥或者疫苗什麼時候可以搞出來!

看來要研究如何保命了!
這個病毒比艾滋病還要厲害。
每個人都要重視。沒有想到專家預言的病毒災難來得這麼快。
這個冠狀病毒把對癌症的恐懼,活生生的比下去了。
但極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目前這個情況,即使卡口撤了,交通恢復了,人可以自由活動了,但是每個人還是自律一點,不要忘乎所以,要確保絕對安全。(轉發)

這一條與後一條都是鐵律,必須堅決照辦不誤。

華西醫院戰友提示:
解禁對居民來說並非是好事,
解禁很容易讓人感覺沒大事了。
其實解禁是政府為了盡快恢復經濟,而不得不採取的下下策。

解禁後有3種人你沒辦法去防控。
1、有少數已感染了病毒,但不嚴重,不願去醫院,自己在家隔離周圍的人不知道。

2、無任何症狀自己也不知道已染上病毒的人,解禁後跟正常人一樣出去活動。

3、從醫院病毒轉陰岀來的人,自認為好了。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病毒在藥物的作用下,病毒進入了休眠狀態。一但停藥一段時間後會有人又轉陽。他們隨着解禁也會出來活動。所以解禁後並不太平,反而更加危險。

專家建議如果有條件的人可離開城市到鄉下去一段時間。等疫苗出來了後再回城市是最好。

疫苗用在人身上估計最快也要在8月份去了。
沒條件的就老老實實在家呆着。

記住以下幾點:
1、不聚集,
2、出門戴口罩。
3、勤洗手。
4、不要和人近距離講話。

這段話有點道理,轉發給大家看一下,多點防範,總是沒有壞處的。
Past 31 days
Total Visit: 0
There is 1 fact-checking reply to the message
Pei-Chi Lo mark this message contains misinformation
originally written by Pei-Chi Lo
■「病毒會長存體內」:錯誤。

WHO主張多數COVID-19患者可康復且"消除"體內病毒,而非終身帶病毒。

■「治愈的病人100%假陰性」、「14%復發率」:與各國出院標準、出院後管控有關。

①14%是廣東省二月底出院患者復陽率,該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認為與個人體質有關。

②台灣目前僅4例三採陰後出院復陽,檢測結果其實是介於陰與陽之間,張上淳召集人表示已對社區無威脅,但因採高規格仍將此類患者重新收治住院。

■「病毒在體內繁殖潛伏期不具傳播性」:詮釋有誤。

目前研究發現,COVID-19在"症狀發生日前後"具最高的傳播性(也就是說,在潛伏期尾聲、接近症狀發生日時即可能傳播),後續即逐漸下降。

■「是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易誤解。

COVID-19仍以接觸、飛沫傳染為主,空氣傳播僅在「特定情況」出現(例如在醫院執行插管產生"氣溶膠"時)。

■「離開城市到鄉下等疫苗出來再回城市」:屬個人意見。

目前普遍估計疫苗須1-1年半,考量我國疫情穩定控制中,疾管署建議在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前提下仍可過生活、外出消費。

References

WHO闢謠專區-多數患者可康復且消除體內病毒,見「eliminate the virus…」段: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myth-busters

2020年2月26日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提及復陽率14%原因:
http://cdcp.gd.gov.cn/newsdt_list/qwfb/content/post_2909893.html

2020年5月5日指揮中心記者會-張上淳召集人說明復陽情形:(29分25秒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YWOu6OcDI#t=29m25s

2020年5月1日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病毒載量與時間研究: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96-1/fulltext

2020年5月1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症狀發生前後不同暴露時期風險研究: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765641

2020年3月29日-WHO說明COVID-19傳播途徑: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modes-of-transmission-of-virus-causing-covid-19-implications-for-ipc-precaution-recommendations

2020年5月8日疾管署新聞稿-防疫新生活運動: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nXiK59FxJZacIsYn0B-Y-g?typeid=9

Temporal profiles of viral load in posterior oropharyngeal saliva samples and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during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Kelvin Kai-Wang To, MD †Kelvin Kai-Wang ToFootnotes† Contributed equallyAffiliations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Carol Yu Centre for Infectio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L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96-1/fulltext
There are 3 replies deleted by its author.

The content above by Cofacts message reporting chatbot and crowd-sourced fact-checking community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CC BY-SA 4.0), the community name and the provenance link for each item shall be fully cited for further reproduction or redistribution.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Add Cofacts as friend in LINE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